首页 头条 新闻动态 好人小传 好人榜投票
2024/4/24 星期三
    首页 >> 好人榜投票 >> 孝老爱亲 >> 信息详情
美丽乡村有个美丽“新抱”

“她亦是新抱亦是女儿!”在从化最北的吕田镇,在吕田镇最北的莲麻村,在莲麻村最偏的中二社,91岁的潘老爷子正用浓重的客家口音向记者介绍他的好新抱(乡音译注儿媳)——罗水妹。

不明就里的人可能会笑说,这位曾服役东江纵队的老游击幽默风趣,但同村乡亲十分正式地告诉记者:“水妹伺奉公婆如亲生父母,比亲生女儿还要亲!”

初归“新抱”用爱报恩

爱笑,是罗水妹给所有人最直观的印象。1999年,满怀着幸福憧憬的罗水妹与丈夫成婚。当时公婆已近古稀之年,尽管排行第六的丈夫有兄有弟,但为了更好地照顾俩老,罗水妹主动接公婆到新居同住。对别人不怀好意的猜忌,罗水妹只是笑笑:“照顾公婆天经地义,没什么好贪图的。”

这位备受至亲公婆,甚至邻里街坊称赞的“好新抱”罗水妹长得矮小瘦弱,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言语谈吐都与普通农村妇女无甚区别。朴实的农村人也说不出多少“婆媳关系融洽”、“夫妻相敬如宾”、“母慈子孝”等文绉绉的词语来,但只要一谈起自家新抱,公婆就笑呵呵的;同样,一问起自家的公婆,这位新抱也是笑眯眯。“她很好!”“您们对我更好!”这就是这十几年间,罗水妹一家子说过最“肉麻”的赞美。

生活总是习惯用残酷的现实来证明人心。67年前,由于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忽来变故,两老的身体状况急剧下滑,特别是长年患有心脏病人婆婆,在2011年病情不断恶化,哪怕是稍微走一小步也喘不过气来。当地医生建议尽快送到广州大医院动手术。

在被送上急救车的一刹那,一向身体虚弱的婆婆却死死地拽着罗水妹的手,像小孩一样嚷着:“水妹不陪着我,我就不上医院!”任凭医生与家人怎么劝说,婆婆就是不肯松手。看到婆婆如此依赖自己,本来要留在家里照料公公,同时又要兼顾田里农活的罗水妹二话不说就跳上了车,一直紧握着婆婆的手,把老人家送到了医院了,送进了手术室。

“那段时间是我一生最难熬的日子!”即使已事隔多年,但回忆贴身相伴婆婆在广州就医的那段日子,本来还与记者谈笑风生的罗水妹刹时之间硬咽了起来,双眼盈满了泪光。令罗水妹难熬的,不是因为日夜照顾病人的艰辛,而是亲眼目睹着婆婆因病受痛时爱莫能助的痛苦。“婆婆待我如亲生女般疼锡,看到她难受,我更难受!”

罗水妹用行动来回报公婆对自己的疼锡,可两位老人家对她的付出又何尝不感动。无论是在亲朋戚友,还是左邻右里面前,两老总是对罗水妹赞不绝口,常常对村里的人说:“有这样的好心抱,是我前世修来的福份。”

“狠心”妈妈用心传家风

罗水妹孝敬公婆是莲麻村人人皆知的事儿,可没多少人知道,为了全心照料公婆,她甚至连自己的独生子也无法顾及。

由于罗水妹与丈夫属于晚婚晚育,婚后次年,儿子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不少欢乐。随着儿子一年一年长大了,入学读书成了摆在面前最关键的问题。由于莲麻村位于吕田最北,教育部门从生源及师资考虑,对当地教育资源进行了合并,莲麻村的学生统一到吕田镇中心小学入读。由于当时未普及校车,不少村民都专门抽出一个劳动力到镇上陪读。作为家中的独生子,全家都对这株独苗苗疼爱有加。可就在这一关节眼,罗水妹与丈夫却作出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家长不陪读,直接让儿子寄居吕田墟姨姐家。“老太太和老爷子年龄越来越大,我不能离开家!”在罗水妹的观念中,老人越老越需要照顾,而孩子越大则越独立。于是,刚满6岁的儿子就被送到姨姐家,从此过上了远离家人的寄居生活。

由于年纪实在小,从未离开过家的儿子总是嚷着回家找妈妈,每天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回家,在电话的那头,听着儿子哭得撕心裂肺地央求:“妈妈能带我回家吗?”罗水妹只能咬着牙关地安慰儿子。

首次离家的儿子很快因环境不适应而病倒了,经过丈夫以及姐姐的不断劝说,最终“妥协”的罗水妹答应去“陪”儿子了。于是,每天傍晚,她为公婆做好饭菜,伺候两位老人家冲凉抹洗完毕后,她才匆匆扒两口饭菜,然后坐车从莲麻村赶去吕田镇墟的姐姐家,陪伴儿子做功课,安抚他睡觉。第二天把儿子送进校门后,她又马上跑到105国道边,拦截北上的顺风车赶回村,赶回家煮早餐给两位老人家吃。

这就样,白天在莲麻村忙农活、照顾公婆,晚上赶到镇墟陪儿子。罗水妹做了整整两个星期的奔波族。因为有妈妈的陪伴,儿子不但病好了,还逐惭适应了新环境。看到儿子的变化后,罗水妹决定让孩子独立了。“不是怕奔波,而是村里的两位老人家真的要日夜照顾,怕有闪失!”

面对妈妈的“狠心”,年纪小小的儿子逐惭由不理解,怨狠,到后来的体恤、谅解。偶然罗水妹趁着吕田墟日赶墟时,会专门到姐姐家煮一顿儿子爱吃的饭菜等儿子放学。往往儿子还未来得及尝一口饭菜,就急急地“赶”她回家了:“妈妈您出来了,谁做饭阿公阿婆吃呢?您快回家吧!”看到儿子越来越懂事了,罗水妹既感到欣慰又心酸。

的确,懂事的儿子越来越出色了,打小小年纪离开父母,寄居姨妈家完成小学学业后,现又入读从化中学,并在姑妈家寄居。自小寄居在亲戚家,儿子性格磨练得越来越独立。但儿子有次有意无意地“总结”道:“小学住姨妈家,中学住姑妈家,上大学,我就自己顾自己了!妈妈,我什么时候才能跟您一起住一起生活呢?”儿子的话刚出,罗水妹的眼泪刷的一下,情不自禁地留了下来。

的确,自己欠儿子实在太多了。可看看身边年迈却又依赖自己的公婆,她却不得不坚持自己的选择,庆幸的是,就连儿子也贴心地安慰她:“妈妈是我的好榜样,我一定好好孝顺阿公阿婆!”

毅力“儿女”用孝战死神

除了爱笑,罗水妹的“惊人听力”也是令乡亲邻里最为佩服的一点。

一直以来,老爷子与老太太的所有起居饮食都要罗水妹料理妥当,甚至大小二便,冲凉抹身都全赖她一手包办。虽然白天忙得团团转,但即使在深夜休息时间,罗水妹也不敢掉以轻心,时刻都保持警惕,只要一听到老爷子拐杖敲地的声响,睡在二楼的她马上就披衣奔到一楼老爷子的房间,问老爷子为什么要起床了,是不是要上厕所了,又或是口渴想喝水了等等。哪怕有时老爷子怕影响她休息,特意放弃拐杖轻轻地摸黑前行时,早已练就了灵敏听觉的罗水妹也能察觉到异响,依然第一时间前来帮忙。

随着俩老的年事越来越高,特别2011年老太太因病不治过世后,备受打击的老爷子一度重病不起,出现了老人痴呆症状。在这一关节眼,老爷子的腰椎因老骨质老化而瘫痪。尽管医生冒险为其做了腰椎强化手术,但老爷子的状态仍无起色,外加多年患有白内障的恶化,老爷子整个人进入混顿状态,全天不吃不喝,昏迷乱语。

在用尽各种治疗方式也毫无好转的情况下,医生只好建议其出院。说是建议出院,其实家人都读懂医生的意思:老爷子的情况十分不乐观!但在医院干熬也不是办法,一家人只好忍痛把老爷子接回家。出院后,不断有亲戚闻讯赶来探望。见到老爷子的状态,亲戚们无不忧心如焚,甚至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好言相劝:为老人家准备好衣物吧,看情况可能也坚持不下去了……

面对已被医生“判刑”,亲朋戚友也“放弃”的病中老人,这位因日夜劳心劳力照顾病榻公公而越发消瘦的儿媳却表现出超乎想像的坚强。哪怕就连家人也打退堂鼓了,罗水妹却不肯就此放弃!懵懂的老爷子没有自主进食的欲望,罗水妹就每天早早熬好粥油与汤水,定时定候端到床边,一小口一小口地哄老爷子喝下去。每次劝老爷子张口进食,罗水妹都施展十八般武艺,或是轻声细语地讲身边趣事,又或是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无论哪种方式,耐心细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杀手锏”,就像照顾婴儿一样用心,

有时老爷子闹脾气了,把刚喝下去的汤水又吐出来,不但脏了一嘴脸,还把被褥都要弄湿了。像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但罗水妹一点也不生气,湿了就擦,脏了就洗,从没有半点怨言。为了唤醒老爷子的味蕾,每天忙里忙外的罗水妹还专门抽时间来变着花样烹制菜式,豆豉炖肉是她最经常炮制的菜式。早早出村买来上好五花肉,洗净,飞水,再洒上专门托乡亲上新丰县带回来的豆豉,慢火炖上一个多小时,一锅鲜香喷喷的豆豉炖肉才算出炉了。可罗水妹的任务却未完成,因为哄老爷子吃两口饭往往比炖一锅肉还要费时费力。

庆幸的是,由于菜式适合老爷子口味,外加罗水妹契而不舍的耐心劝,老爷子的胃口慢慢打开了,也逐惭恢复了进食意识。“农村人最讲究‘嗅饭气’,只要老爷子能多吃一口饭,我心头的大石才放下一点点!”靠着罗水妹契而不舍努力,老爷子终于靠着“嗅饭气”慢慢地有生机起来。从瘫痪卧床不醒,到逐渐恢复意识进食,现在甚至能自己驻杖慢行了。曾经就连医生觉得回天乏力的老病患却一天比一天地好起来了,这不但令复检医生大掉眼镜,甚至成为莲麻乡村八里的美谈。

“孝顺父母是应该的,就当是为儿子树立榜样吧!”面对乡亲邻里的交口称赞,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显得有点拘谨,甚至不善言词。她说:对待父母,用心去做就行了……

 

 

打印此页】 【关闭此页
版权所有:从化区好人榜投票网站
粤ICP备08011770号-3  公安备案号44011702000236  技术支持:永拓科技